引用自晴報
【晴報專訊】樓價高不可攀,「上車」遙不可及。有80後夫婦為符合上公屋資格,寧願減薪、放棄工作,直言「工可以再搵,公屋錯過了就無」。學者慨嘆樓價高企及公共房屋不足,致年輕人被迫向下流,扭曲福利政策。
申居屋落空 買私樓無望
陳太坦言,為了申請公屋,當年刻意提早一年註冊,諗住「排住隊先」。去年三月房署進行入息審查,指他們收入「超標」被取消資格,惟職員告知如在六個月至兩年內,家庭收入沒超出上限(二人家庭為一萬四千四百七十四元),可要求署方恢復申請。
「應否為了公屋放棄份工?我們都考慮了半年。現時公屋都賣三百幾萬,二手居屋連補地價,分分鐘逾四百萬,點樣負擔?」陳太認為工可以再搵,但過了公屋「上訴期」,機會就一去不返。夫婦經商議後,陳太遂於去年八月辭工,丈夫更故意轉做月薪不足一萬四千元的工作。
陳先生指,婚後三年省吃儉用,儲蓄不足十萬元。「私樓的首期連裝修至少幾十萬,我們打算一兩年內生孩子,到時想買樓更加無可能。」他已打算今年二月向房署「上訴」,因此最近半年的家庭收入不可超過上限。
最近網上討論區不時有人講述為申請公屋想棄工作的掙扎。有網民教人先轉做兼職,確保可通過入息審查;亦有人指輪候公屋需時,恐會浪費職場的「搏殺」期。
青年寧向下流 社福政策扭曲
年輕人為上公屋,不惜由中產變基層。長遠房屋督導委員會委員兼理大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認為,本港現時房屋供不應求,有能力的年輕人因此被迫向下流,他們輪候公屋是本末倒置。
「公屋本來為基層而設,現在連大學生都去排隊,這個怪現象不利個人及社會的經濟發展。」陳氏的家庭收入由二萬八千元減半,許認為這個決定並不合理。「如果經濟逆轉,想搵番之前的人工就好難。」
公屋聯會主席王坤亦指,陳氏的個案反映住屋問題已令社福政策扭曲。「他們覺得無法買私樓,又不符合資格申請公屋,惟有諗到減薪或暫時不工作,以獲取原本不是以他們為目標的福利。」
學者倡房策設多層階梯
公屋單位爭崩頭,年輕人想買居屋或私樓又談何容易。去年天水圍貨尾居屋超額申請逾10倍;私樓的樓價在去年初已超過1997樓價高位逾三成。
王坤表示,香港史上曾先後出現約13種房屋,自從2002年「孫九招」穩定樓市政策出台後,每年公屋供應便由2.8萬個,銳減至1.5萬個,居屋也停產多年,以致過去10年累積了大量輪候公屋、等上車的夾心家庭。
許智文建議,政府制定房屋政策時應設多層階梯,讓市民可以逐步向上流,以增加住房向上流的可行性。「如果門檻之間相差太大,就會有大批人唔上唔落,要跳往另一個階梯也很困難。」
呵呵~~我都等左公房三年囉仲未有,我一家四口,二個人都賺不到二萬 都感壓力好大,侮月所剩不多。
回覆刪除所以在財務方面多加努力
但你作出了積極的選擇 :)
刪除老實說,將心比己。以他們的情況來看,也是一种辦法,
回覆刪除是誰提供了這一种"舒適"的辦法?
刪除家庭收入由28000-14000=14000
回覆刪除每月少了14000
如果等7年上樓,如果把14000x12x7=117萬
可能他們估不到用左咁大成本上樓
是幫了他們?還是害了他們?
刪除老實說,我嘅家庭收入仲少過故事主角,但我就可以買到樓,而且只要我願意,買多層收租都可以應付,所以我一直認為,買唔買到樓根本唔係社會嘅問題,而係個人取捨嘅問題,只要願意放棄部份娛樂同消費,同埋唔好咁高,大部份人都有能力買樓。
回覆刪除以你為榮!有能力者自食其力,想辦法自己解決問題。
刪除社會福利應該用於真正有需要之人上。
講真,現在既房屋政策的確好大問題,
回覆刪除令到唔少中低層感到相當大既壓力,特別係搵緊萬幾兩萬既家庭。
但文中二人家庭搵到三萬,
聲稱儲左三年錢都冇十萬,
咁就算俾佢地搵到五萬,十萬,
呢d人都係註定會失敗。
我相信早年外圍狂印銀紙,才是令樓價高企的真正原因。現在既房屋政策的確好大問題,佢只令到樓價唔上唔落,買賣兩閒,但同時積聚大量購買力。而購買力又被新盤慢慢消耗。
刪除若無現在既房屋政策,我相信樓價己升穿現在高位(可能亦已爆破!)
是福是禍,實在看不通。
不知道讓他們看看我們的博文,會否有幫助呢?
回覆刪除不肯定,有時人很奇怪,會選擇地去吸收智識
刪除笑話一宗,香港悲衰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