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更新了…Yahoo Blog轉新版、工作忙、懶!
回看2011年,最值得驚醒的係自己一時貪快,揸左架法拉利,差點車毀人忙!幸好有朋友相助,最困難的時候已經挨過了!現在就總結—下我的投資/財務狀況吧:
物業:
物業1:住宅,2008年入,出租,每月正現金流2千多元。
物業2:住宅,2009年入,自用,每月負現金流1萬1千多元。
物業3:住宅(佔33%),2010年入,掉空準備出售,每月負現金流1千5(按比例)。
物業4:住宅(佔40%),2010年入,出租,每月正現金流1千2左右(按比例)。
物業5:大陸住宅(佔33%),2010年入,出租,每月0現金流。
物業6:寫字樓(佔50%),2008年入,公司自用,公司供,0現金流。
物業7:寫字樓(佔50%),2011年入,出租,每月正現金流2千元(按比例)。
總計物業仍未能為我帶來正現金流,每月負現金流約為7-8千元,但其實按揭本金(我佔之部份)每月減少約1萬5千元。
2012以減債為主,應不會再購入物業,若能出售1-2個物業更好!
股票相關投資:
2011年股市大幅下跌,加上各種"巧合",我股票相關投資大幅損手!
如何"巧合"?看看就知:
1. 過度槓桿
2. 買入寫字樓
3. 股市大幅下跌
第一點最為重要,由於過度槓桿,年中被迫賤價沽貨吐現,完全無仇報!
受過教訓,2012年會減少槓桿,但月供股票仍會繼續。
工作:
2011年工作仍然辛苦同Time Consuming,但工作提供很好的現金流。
不過大家見我將工作排在最後,就知我心裡在想什麼啦
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好文再次重溫 - 何雨盈的「家書」
原來我放棄了木頭車,改揸了法拉利!
何雨盈的「家書」
節儉,年輕時要盡量把日常生活費降到最低,多吃苦。但求心中有數,我們省下來每月有幾多錢,錢儲了一個小數目,那就好辦事了,心中有些計劃也好實行了。
我20歲時買入一間500多呎的房子,很靚有粉紅色浴缸。但我堅持不搬進去住,只在入伙時到這美麗的浴缸去沖了一個永不忘記的涼,直至結了婚,還是租人一間房去住,要知生活費一闊三大。如果生活費低,省下來的一蚊,就實肉有一蚊,五年十年加上投資的利潤,你會發覺比同輩的收入多出二至三倍,在這鼓勵下,思想自然超脫了。
人打工一年到晚都望出雙糧,但你個個月都有雙糧,你話幾開心呢?舉例買少少股票,也著眼於股東盈利怎樣去減省開支。
對環球的經濟情況,在思想上也多些在老闆的角度去思考,這就脫離了一般打工仔的心態。所考慮的也正是老闆所想,說話自然有水平,處事會客觀,主要是目標正確,我們堅持要做。目標不正確,自己喜歡也不會做的精明決定。
世上沒有幸運只有真理,舉例在墨爾本我喜愛買破舊的小獨立屋,而不買全新裝修好的分拆單位。首先我們要明白,我們為什麼要買屋,買屋就是投資。投資就要升值。新拆售的單位地權已用盡,用舊了要改裝,也有很多限制。物業由新入伙開始折舊,升值一定不及獨立小屋。那為什麼不買大屋呢?因為大屋要一連買幾間,拆後重建細unit才有錢賺。但花很大時間;到很多細unit出現時。細獨立屋一定很受歡迎和升值很快。但澳洲稅率很高,不是投資的好地方。
有專業人士兩夫婦收入都買唔到樓,罵特首。我覺得香港社會真有些問題,特首真難做,由綜緩人士到高收入人士都罵他。各人為自身利益,不去思考福利思想,總把責任推到人家身上。
我對以上個案也有些建議。現在立即買入一個市區好地點的細單位自住,舊樓也沒有問題,因為香港冇地震,就算舊到重慶大廈咁舊都冇問題,因為香港建築結構乃按英國標準,有8倍乘力,就算火警多次都冇問題。萬一宣布危樓,咁就恭喜你了,到時大把發展商收購隨時升幾倍。
如果跌了你都可以當交租,有錢可以買間大D的單位,反正你買的是細單位,不會蝕很多,如果升了,你補些錢就可以換大單位。升跌都掂,所以自住幾時買都好過交租,樓價什麼時候是高或低,真係要你入了場先。如果你不入戲院,根本上你不知道場戲做什麼,金融風暴樓價平,你也不知道。因為沒有比對,腦裏一片空白。
因為人總是這樣的,不在其位不謀其策。舉例你買少少股票,也會著眼於股東利益,怎樣去節省開支,怎樣去競爭留意環球經濟,在思想上也多些老闆角度去思考。這就脫離了一般打工仔的心態,所考慮的也是老闆所想。說話自然有水平。
舉例買股票。你不去做研究只靠貼士,等於蒙著眼靠人帶過馬路,到有車撞到來,人家會走你就不會走了。你又去呼天叫地,說自己不幸,做事永遠不用心,沒有公道心。如駕著汽車,就罵行人不小心過馬路,到自己行在路上又去罵人不小心駕車,永遠自己都是受害者的心態去生活。咁點會開心呢?特首說特區生不逢時,受金融風暴、豬流感等等為自己解說,你說你困難,難不難過菲律賓,一個颱風接一個颱風?
以上個案夫婦,如能放下身段搬入去一間舊樓去住。每日同電梯見著賣魚勝、豬肉阿嬸、茶餐廳阿榮,看著他們怎樣用最少錢可以生活。總好過搬上去半山區豪宅,看著這班人怎樣浮誇。鮑翅好食,但新鮮出爐麵包同煎蛋角都好好食,但價錢就相差了很多,如果你說。我只吃鮑魚才快樂,吃麵包我不行,那你的競爭力一定比我低很多,其實香港人,怕上海在金融中心和大陸其他城市或市民會取代我們,怕競爭,其實說穿了,是怕吃苦,怕動腦筋,香港人佔盡優勢,只要努力正面去看問題,我們年輕時很流行的說話係,鬼叫你窮、頂硬上。
何雨盈的「家書」
女兒﹕
人生路途遙遠前路茫茫,年輕人不容易找到方向。結婚、生仔、生病、失意等等未知之數,又如何面對和處理呢?未來的開支會加大,人年紀大了,生產力會減退,如何可以安享晚年同時不至落後於同輩?
我18歲時期也有這個迷惘期,首先要選一個行業去學習,有些專業本領。第二要學做人、學處事。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不同性格,有好、壞、惡、衰人。有醒目仔、叻仔,有蠢仔、有學識的好人。但在現實環境做一個好人和沉實的人,往往被人誤會為蠢人,又有誰願去當呢?但理智告訴我們,最終也是這種人是勝利和生活最開心的,那我們就立下心志要去學習,努力工作,多多思考。對自己要求要高一點,凡事務實,要比人做得更好。節儉,年輕時要盡量把日常生活費降到最低,多吃苦。但求心中有數,我們省下來每月有幾多錢,錢儲了一個小數目,那就好辦事了,心中有些計劃也好實行了。
我20歲時買入一間500多呎的房子,很靚有粉紅色浴缸。但我堅持不搬進去住,只在入伙時到這美麗的浴缸去沖了一個永不忘記的涼,直至結了婚,還是租人一間房去住,要知生活費一闊三大。如果生活費低,省下來的一蚊,就實肉有一蚊,五年十年加上投資的利潤,你會發覺比同輩的收入多出二至三倍,在這鼓勵下,思想自然超脫了。
人打工一年到晚都望出雙糧,但你個個月都有雙糧,你話幾開心呢?舉例買少少股票,也著眼於股東盈利怎樣去減省開支。
對環球的經濟情況,在思想上也多些在老闆的角度去思考,這就脫離了一般打工仔的心態。所考慮的也正是老闆所想,說話自然有水平,處事會客觀,主要是目標正確,我們堅持要做。目標不正確,自己喜歡也不會做的精明決定。
世上沒有幸運只有真理,舉例在墨爾本我喜愛買破舊的小獨立屋,而不買全新裝修好的分拆單位。首先我們要明白,我們為什麼要買屋,買屋就是投資。投資就要升值。新拆售的單位地權已用盡,用舊了要改裝,也有很多限制。物業由新入伙開始折舊,升值一定不及獨立小屋。那為什麼不買大屋呢?因為大屋要一連買幾間,拆後重建細unit才有錢賺。但花很大時間;到很多細unit出現時。細獨立屋一定很受歡迎和升值很快。但澳洲稅率很高,不是投資的好地方。
有專業人士兩夫婦收入都買唔到樓,罵特首。我覺得香港社會真有些問題,特首真難做,由綜緩人士到高收入人士都罵他。各人為自身利益,不去思考福利思想,總把責任推到人家身上。
我對以上個案也有些建議。現在立即買入一個市區好地點的細單位自住,舊樓也沒有問題,因為香港冇地震,就算舊到重慶大廈咁舊都冇問題,因為香港建築結構乃按英國標準,有8倍乘力,就算火警多次都冇問題。萬一宣布危樓,咁就恭喜你了,到時大把發展商收購隨時升幾倍。
如果跌了你都可以當交租,有錢可以買間大D的單位,反正你買的是細單位,不會蝕很多,如果升了,你補些錢就可以換大單位。升跌都掂,所以自住幾時買都好過交租,樓價什麼時候是高或低,真係要你入了場先。如果你不入戲院,根本上你不知道場戲做什麼,金融風暴樓價平,你也不知道。因為沒有比對,腦裏一片空白。
因為人總是這樣的,不在其位不謀其策。舉例你買少少股票,也會著眼於股東利益,怎樣去節省開支,怎樣去競爭留意環球經濟,在思想上也多些老闆角度去思考。這就脫離了一般打工仔的心態,所考慮的也是老闆所想。說話自然有水平。
舉例買股票。你不去做研究只靠貼士,等於蒙著眼靠人帶過馬路,到有車撞到來,人家會走你就不會走了。你又去呼天叫地,說自己不幸,做事永遠不用心,沒有公道心。如駕著汽車,就罵行人不小心過馬路,到自己行在路上又去罵人不小心駕車,永遠自己都是受害者的心態去生活。咁點會開心呢?特首說特區生不逢時,受金融風暴、豬流感等等為自己解說,你說你困難,難不難過菲律賓,一個颱風接一個颱風?
以上個案夫婦,如能放下身段搬入去一間舊樓去住。每日同電梯見著賣魚勝、豬肉阿嬸、茶餐廳阿榮,看著他們怎樣用最少錢可以生活。總好過搬上去半山區豪宅,看著這班人怎樣浮誇。鮑翅好食,但新鮮出爐麵包同煎蛋角都好好食,但價錢就相差了很多,如果你說。我只吃鮑魚才快樂,吃麵包我不行,那你的競爭力一定比我低很多,其實香港人,怕上海在金融中心和大陸其他城市或市民會取代我們,怕競爭,其實說穿了,是怕吃苦,怕動腦筋,香港人佔盡優勢,只要努力正面去看問題,我們年輕時很流行的說話係,鬼叫你窮、頂硬上。
投資是不講學歷的,只在計實數。我年輕時,有同輩賺到錢以為從今可做上等人,認識了什麼專家,有貼士,實賺。我跟他說,如果真的有實賺的好機會,他會真的告訴你嗎,為什麼他不回家,叫自己阿媽去買呢?我堅持自食其力,用低皮費、勤力研究,木頭車原理,慢慢推。雨天、大霧、急彎、斜路,一日推他十多小時,你會笑,這不夠科學,你睇我駕的法拉利幾多匹。走得幾快,但一到雨天急彎,你收不到掣成架車剷落山坑。我慢慢推,同輩打工一年望到黑都係望出雙糧,而我就個個月都出雙糧,我的租客,高薪人士,鼻子向著天,每個月都交租畀我去供樓。世上億萬富豪有幾多個讀過大學呢?讀書人永遠係學者。冇讀書。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
父
何雨盈
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can do spirit
今晚money cafe, 施生提到"can do spirit",覺得很有道理。現在的香港人就是欠缺了這種精神,所有事情都依賴政府,政策做得不好,就只懂埋怨政府,從不懂自己找方法!
請相信自己,我定能做到!
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
海灘暢泳
上星期去左海灘暢泳,游完水上岸,發現左件怪事………
一上水,發現 好多人原來冇著泳褲。
奇怪的事情發生喇:當我向下望,原來自己的泳褲亦不知所蹤! 睇黎,我下次再游水時,要著條穩陣D的泳褲了!
2011年8月2日 星期二
好文分享 - 「資本霸權」摧毀人生
最近睇到兩則關於股市的新聞:
2011年07月31日 - 富士康"聘"100萬機械人‧郭台銘望轉型增效率HSBC 全球栽員3萬人
心裡有些不是味兒,但現實就是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C這文章或可解釋部份原因:
「資本霸權」摧毀人生
(轉載自2011年7月28日am 730C觀點)
在資本主義社會裏,法律偏幫出錢的投資者,剝削出力的工作者。其主要模式就是透過公司法,規範公司的董事會該如何產生,並把公司運作的管理權與公司利潤的分配權都交給董事會。由於董事會是由出資者選出來的,這兩項關乎社會與人生的主要權力就被資本家所霸佔,而「資本霸權」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資本家就是憑此掌控了世界。
這種經驗很多初出社會工作的人都會遇過:第一年出來工作的,大多數人都會一腔熱情,以為透過額外的努力,爭取到突出的表現,公司一定會好好地報酬自己,結果第二年發現所加的工資亦不外如是,能比同事多加三五個百分點已十分不錯了。
一個略會反思的人,在這種情況下也會調整自己的工作態度,既然額外的努力與突出的表現都是沒有用的,那就只好按報酬交差算了。
現實世界有很多持這種態度的工作人員,不能批評這類人只按章工作,沒有職業道德,因為這種行為的根源,是「資本霸權」剝奪了他們分享工作成果的機會。
對大多數人而言,他們都希望能在工作中一展自己的才能,並藉此獲得更好的成果,過更好的生活。可惜,這種努力往往白費,他們才迫不得已採取避免吃虧的態度。
人要活下去就得工作,工作成了人生的主要內容。然而,由於資本霸權的存在,人在工作時已失去主導權,而只能在由資本家制訂的生產模式中扮演一個小角色,做一顆螺絲釘。
資本主義的管理學說得很坦白,管理的最終目的就是"enhance shareholders' value",即「提升股東所得的價值」,提升的方法就是讓股東可以在新生的財富中多佔一份。由股東選出來的董事會,只會把公司的利潤(新生的財富)以派股息的模式分給股東,有份為新生的財富增值的廣大工作人員卻沾不著邊。工作人員收取到的工資是「不」與公司的利潤掛勾的,即使有,也只是一小部分。工作人員的收入,主要是與人力市場的供求掛勾,工作人員的最高工資受制於市場的替代成本。
由於工資是按人力市場的平均價去制訂的,導致個別工人任是怎樣努力也沒有用。老闆若是肯付比替代成本高兩三成的工資,已十分不錯了。在這種情況下,工人的「份外」努力與個人的「突出」表現卻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公司肯付的只是市場一般的平均工資。這種經驗很多初出社會工作的人都會遇過:第一年出來工作的,大多數人都會一腔熱情,以為透過額外的努力,爭取到突出的表現,公司一定會好好地報酬自己,結果第二年發現所加的工資亦不外如是,能比同事多加三五個百分點已十分不錯了。
一個略會反思的人,在這種情況下也會調整自己的工作態度,既然額外的努力與突出的表現都是沒有用的,那就只好按報酬交差算了。
現實世界有很多持這種態度的工作人員,不能批評這類人只按章工作,沒有職業道德,因為這種行為的根源,是「資本霸權」剝奪了他們分享工作成果的機會。
對大多數人而言,他們都希望能在工作中一展自己的才能,並藉此獲得更好的成果,過更好的生活。可惜,這種努力往往白費,他們才迫不得已採取避免吃虧的態度。
然而,人一旦採取了這種態度,人就會厭惡工作,就很難再在工作中找到樂趣。結果,工作成了很多人的負擔,及早退休成了很多人的人生願望。他們返工望放工,最好打颱風。可是,人生的主要內容就是工作,如果人不能在工作中找到意義,得到回報,那人生還有甚麼價值?「資本霸權」可謂毀掉了很多人的人生,是很多人「命苦」的根源。
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
越來越好息 - 7月
整理一下我的小小水喉先,等自己可以繼續堅持:
7月買入:
今個月雖然無錢買股票,但係...好息已成習慣,堅持月供股票。
月供買入66股盈富基金,175股工商銀行,115股A50,54股招商銀行。 7月收息:
1207 上置 ==> 收$260
5 匯豐 ==> 收$8 + 13股
1398 工商銀行 ==> 收$4,217
3988 中國銀行 ==> 收$1,747 (除淨前賣出左20000股,無息收)
3968 招商銀行 ==> 收$441
1318 格菱 ==> 收$1 ($30.80減手續費$30大元,幫銀行打工)
數量 | 5月 收息 | 6月 收息 | 7月 收息 | 備註 | |
5 匯豐 | 1,542 | 17股 | 13股 | 以前月供 | |
11 HS | 500 | 520 | 4月入500 | ||
13 和黃 | 834 | 1,176 | 以前月供 | ||
29 達力 | 8,000 | 唔知幾時買入 | |||
405 越秀REITS | 4,000 | 436 | 4月入4000 | ||
459 美聯工商舖 | 10,000 | 唔知幾時買入 | |||
1086 好孩子 | 1,000 | 20 | 抽新股 | ||
1207 上置 | 10,000 | 260 | 唔知幾時買入 | ||
1222 宏安 | 200,000 | 唔知幾時買入 | |||
1318 格菱 | 2,000 | 1 | 抽新股 | ||
1398 工商銀行 | 21,829 | 4,217 | 以前入10000, 1月入10000, 月供 | ||
2388 BOC | 1,000 | 542 | 4月入1000 | ||
2800 盈富基金 | 1,646 | 188 | 月供 | ||
2823 A50 | 3,082 | 月供 | |||
3818 中國動向 | 4,000 | 424 | 3月入4000 | ||
3968 招商銀行 | 1,569 | 441 | 月供 | ||
3988 中國銀行 | 11,100 | 1,747 | 唔知幾時買入, 1月入30000, 6月出20000 | ||
3998 波司登 | 2,000 | 抽新股 | |||
總數(唔計以股代息) | 2,036 | 1,270 | 6,666 |
2011年7月9日 星期六
越來越好息
越來越好息 - 6月
唔知幾時買入:
以前買入10,000 股 1207=>7月收$260
月供1,515 股 2800=>6月收$188
以前月供834 股 13 =>5月收$1,176
以前月供(1,512+17+13) 股 5 =>5月收$25 + 17股7月收$8 + 13股
四月份買入:
1,000 股 2388=>6月收$542
500 股 11=>6月收$520
不要多講,只要多買,有錢就買!
4,000 股 405 => 5月收$436
人民幣REITS上市, 我又趁高興買返D 405先!
三月份買入:
4,000 股 3818 => 5月收$424
唔算最低價!希望佢會派高息啦!
一月份買入 :
30,000 股 3988=> 6月賣出20,000股10,000 股 1398
買入價? 唔記啦! 淨係知佢地會派息!
2011年7月3日 星期日
好文分享 - 蘇民峰大談事業綫
轉載自經濟日報 - 投資理財周刊
事業乃人生重要的積累,因為它是財富的根源,即使精通風水命理的堪輿學家,如蘇民峰也有一番深切體會,從風水到投資,頭頭是道的背後,總有娓娓故事相隨。
蘇民峰於旺角區長大,家中排行最小的他,有4個哥哥及2個姐姐,小時候家庭環境普通,幾經波折找到人生事業,今天的他已處半退休狀態,可以隨心所欲享受人生,先拼搏、後積財,得意人生必須經營有道。
「我的那個年代,10個家庭,9個半都是窮人出身,因為小時候時常沒有錢,那時候有玩具店舖關閉,我就會執一些玩具去旺角街市去賣,又試過去彌敦道賣蘭花。」讀書成績不好的他,中三便輟學,投身社會,先後做過工廠、跟車送貨、臨時演員及船倉起貨員等工作。
蘇民峰於1980年開始在髮型屋學師,不過,想法多多的他仍然不斷地尋找出路,一邊做髮型師,一邊學風水,「我在83年同時間做幾份工作,除了剪頭髮,晚上還到廟街擺檔,又幫人看風水。」後來蘇民峰決定到西藏旅行,西藏之旅不僅令他思想變得更豁達,更令他找到人生方向,回港後他便決定全職成為堪輿學家。事業有成 利隨名來
俗語有說一命二運三風水,蘇民峰的運勢可說始起於96年,當時傳媒爭邀訪問,名人邀其看相,人氣急速攀升,所謂有名便有利,隨着知名度趨升,收入也大大增加,現在找蘇民峰看次面相,最低消費也要5,000元,「看相的收入尚算穩定,我87年開始做的時候每年賺10多萬元,收入每年也逐步上升,到了97年我已經賺200幾萬一年,最低潮的時候,應該是移民潮,熟客都去了移民,為了增加收入,我試過去夜總會幫人看相,就是這樣就成功度過當時的低潮。」
決心讓財富增值
事業乃財富的基石,蘇民峰和很多人一樣,在事業上賺取了第一桶金,但如何讓財富滾存卻更考難度。
他憶述,90年時幫一些著名的師傅代批算命,當時除了本身每年50萬元的收入外,還可從代批中賺50萬元,就這樣蓄成第一桶金,於是蘇民峰便在90年以55萬元買了人生的第一個寫字樓,從此邁出了投資的第一步。
細談下,發現蘇民峰原來甚愛投資物業,不過,他坦言喜歡買舖多過買樓,「買樓收租可以養不起層樓,但是買舖就養得起個舖,買樓又要裝修,又要交管理費及其他開支,而且現在收租的回報率也未必可以夠供樓,但買舖就少了這些開支,一切費用都是租客自付。」
蘇民峰說他多年的投資生涯中,未曾損手離場,因為他向來買入的舖位住宅,多是長綫投資,甚少出售。
「其實買樓,如果你沒有賣出去,永遠都不會蝕,舉例說97年買了一個物業,除了一些位置較差的區域,例如馬鞍山及天水圍,很多樓由97年到現在已經升了50%,我覺得買樓或買舖,地區好重要,寧願買一個最好的區,最差的物業,也不要買最差的區,最好的物業。」
蘇民峰讓財富增值的決心非常明顯,他的個人投資組合基本上沒有現金,95%投資於舖位住宅,另外5%則投資於股票,「我一有錢就會去投資,見到便宜就會去買,永遠不會高價入市,因為我計數叻,所以一定會看回報。」
鍾情買舖 回報吸引
蘇民峰表示自己在2003年開始投資舖位,「當時以245萬元買了官涌街一個舖,仲平過樓,面積大約800呎,每月的租金15,000元,又不用我供,2年的租約未滿,我已經賣出去,賣出價約290多萬元。」初嘗甜頭後的蘇民峰,開始愛上投資舖位,多年下來,現在持有11個舖位,包括中環區5個、尖沙咀利時商場6個,當中賺得最多就是3年前購入中環些利街的舖位,「那時個舖位出售很久,都無人買,經紀跟我說可以租6、7萬,但我一看就可以租10幾萬,那時的買入價是2,680萬元,現在已升至8,000萬。」
蘇民峰的投資取向,並不主張分散,所以投資的物業都在香港,唯一的例外,就是投資於北海道的滑雪酒店,「我計過它一定會加租,所以去年3月以9,000萬日圓(約860萬港元)買了一個過千呎的單位,回報也不錯,單位每年的租金有30幾萬港元,回報率有3厘幾。」
今年旺木、火類股份
至於股票投資方面,蘇民峰以五行來選擇股票,「今年屬木及屬火的股票都會大旺,例如製衣、織布、石油、太陽能及風電,於是我買了內地的服裝股,包括匹克體育(001968)及361度(01361),這些都是很好的股票,市盈率也非常低,但是,這些股沒有升也沒有辦法,另外,近期也買了波司登(03998),因為見個價實在跌得太殘,明年,就會旺水,我就會轉買銀行股。」
蘇民峰算到自己由2005年開始行衰運,所以由2005年開始他便半退休,每日只會見5個客,「我已過了要拼搏的時期,事業不會再有突破,2005年前遠至挪威、芬蘭及加拿大,我都會去幫人看相,但是,現在就算重金請我去外地看相,我都不會去,我20幾歲已經去內地幫人看相,那時內地連路都沒有,去一次東莞都要花了一天的時間,現在我要享受人生,以及靜待香港的樓市下一次調整(估計是2013至2015年),然後再次入貨。」---------------------------------
興趣分享︰曾到訪200個城市
蘇民峰的最大興趣就是旅遊,他1年至少到外地旅遊10次,到訪過的城市約200個,「我最喜歡去日本、泰國及米蘭,泰國就是歎世界,日本及米蘭就是去享受美食及購物,我每個月都至少去一次旅行,每年都會去兩次東京及兩次北海道,但是,自日本發生了地震後,近來已沒再去東京,反而最近去了福岡,福岡還像我們以前思想的日本,街道很清潔,那邊的人仍很守交通規則,現在東京已不再是這樣了,而且有了新幹綫後,穿梭九州其他地方都很方便。」蘇民峰說他的下一個旅遊目的地是莫斯科,去當地參觀紅牆及克里姆林宮。
滑雪助克服高山症
至於說到運動方面,蘇民峰稱他喜歡在家中拉單槓,「我一星期拉單槓3次,每次做半小時,做完單槓後,肌肉會膨脹,是一種很濃縮及大量消耗體能的運動。」另外,蘇民峰也很喜歡滑雪,也是這個原因令他投資於北海道的滑雪酒店,「其實我都是幾年前才學滑雪,但很快上手,滑雪是很好的運動,我的高山症也沒了。」另外,蘇民峰對美食也很有研究,「在香港,我很多時候都會自己煮,最拿手是煮中國菜,之前我都推出過2本食譜,如果外出食飯,我就比較喜歡食日本、意大利及法國菜。」
除了旅遊及品嘗美食外,蘇民峰也喜歡飲紅酒及投資於紅酒,早前他試過因為投資於酒花而損失了400萬元,但亦無損其興致,「其實投資紅酒主要都是因為興趣,自己喜歡飲紅酒,所以2006年開始便投資紅酒,後來也發現在網上訂酒比外面買便宜得多,但若說到回報,始終不及投資於舖位。」
---------------------------------
經驗分享︰投資首部曲 量力而為
蘇民峰的物業投資了得,對於今時香港樓貴置業難的問題,他卻表示,雖然樓價近年急升,但市面上還有些物業,可供上車客上車,「我第一個單位在德興街280呎,現在樓價約120萬元,首期只需要12萬元,月供只是5000、6000元,年輕人又怎會買不起樓,只是現在的年輕人有些不切實際,一出來工作就要買一些三房一廳的物業,那根本是不可能,如果你連起步都沒有,又怎可以愈住愈好。」
市區仍有上車物業
他又以自己為例,「我91年以59萬元買入佐敦德興街一個280呎單位,個單位很細,洗手間細到要用摺門,而且好難轉彎,但是,就是因為我買了第一個單位後,之後就可以樓換樓,愈住愈大,由280呎搬到今日住的2,000呎單位。」
至於說到名與利,鑽研風水命理多年,蘇民峰早已看透人生,「可能因為我試過窮,小時候每天只有兩毛錢零用錢,只是現在有些人以為我有錢,我初初出來看風水時,每年賺10幾萬元,那時候去旅行,我只是用了2,000元買旅遊套票,也一樣可以出去玩,所以我覺得人生有錢,有錢的玩,沒有錢,有沒有錢的玩,最緊要到了每個月的月尾,不用憂柴憂米,這樣便可以了。」很多人相信命運,認為好醜命生成,為無數人算過命的蘇民峰,就認為一個人先天的命好重要,但後天的性格同樣重要,「我曾經見過一個人先天性格很樂觀,但是,由於母親的教育問題,令他做任何事都沒有信心,性格變得很悲觀,一個很悲觀的相,在社會上很難會有競爭力。」
---------------------------------
採訪點滴
蘇民峰有現代賴布衣之稱,憑風水命理知識,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今時今日的事業及財富,全都是靠他自己一手一腳辛苦地打拼出來,好一個從無到有的香港發奮故事。
在整個訪問中,蘇民峰給筆者的感覺是他是個可以能屈能伸的人,即使遇到多大困難,都可以應付過來,他成長的那個年代,多數人都是貧窮家庭出身,吃過不少苦,但他們大部分人都有奮發向上的特質,才造就今天的成就。
現在的香港,物質生活無疑較以往富裕,但是,社會上卻充斥着不少負面情緒,新一代港人投訴向上游的機會較以往少,事實上,每個年代都有不同的機會,香港自回歸內地後,與內地的經濟關係變得更為密切,開放了13億人口的龐大市場,造就了不少投資及商業機會,能夠把握這些機會的人,就可以向成功邁進一大步。
2011年6月18日 星期六
不捨得你
因公司需要,與PARTNER剛買入一個九龍區細寫字樓,1.4M左右,不打算做按揭,所以有資金上的壓力。
有部份股票雖要變賣,無法,價錢不好,仍雖要放手。
股票愈來愈平,有得睇,無得買,要想想辦法。
不捨得你,仍雖要放手。
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
資本主義社會的遊戲規則
(轉載自2011年5月13日am730C觀點)
80後為何反社會?
近年,香港出現了一批激進的青年人,他們充滿理想,對現有的建制諸多不滿,一找到可以爭議的題目就大造文章,先是在網上討論區營造輿論,繼而走上街頭示威。他們行動激烈,完全不理一般人已經接受的社會常規。他們在遊行的時候,會突然發難,阻塞交通。他們會衝進別人的會場,擲物、搶咪、與主持人作肢體衝撞。他們會圍堵立法會,不許議員及官員出入。年長的香港人對此常看不過眼,不明白青年人為何會變得這麼激進?
傳媒統稱這樣的青年為80後,但亦有很多人覺得,並非所有的80後都這麼激進,不惜搗亂社會秩序的,應只是少數,但無論如何,80後出了一批這樣的激進分子,亦是一項值得研究的社會現象。
有人認為,80後這麼容易憤怒,是因為他們的處境比上一代差,不容易有好的人生出路,所以一有機會就出來發洩。但亦有不少老一代的出來反駁,認為他們當年更苦,物質條件一定沒有今天好,上大學的機會又少,很多低微的工作他們都做過,而且做得比80後更盡力。
其實,誰的處境更差,只是一種主觀的感受,兩代人之間很難作比較。不過,這個世界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均帶來的感覺一定比寡來得強烈;80後的不滿,主要由不均而來。
上一代的香港人,大部分都是大陸來的難民。他們來到香港,大都已一無所有,所以大家都是由零開始,起步點都一樣。所以即使後來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大家都只能各安天命,因為成功者的奮鬥過程大家都可以看得到。
然而,80後的情況就不一樣,他們已不是從同一條起步線開始跑,而是在相當的程度上受到他們的家境影響。他們的父母,由於際遇不同,或奮鬥有異,以至有些已積累起一定的財產,有些卻仍是靠出賣勞力維生。但資本主義社會的遊戲規則偏幫有財產的人;從資產帶來的收入,可以不勞而獲,可以不斷積累,但餐搵餐食餐餐清的人,只能不斷靠出賣勞力維生。前者可以有兩種收入,後者只有一種,結果差距必然愈來愈大,造成社會分化。
這種分化,令新一代的青年人,從幼兒園開始,就得走上一條不一樣的路,之後已不容易在同一個舞台上作公平競爭,這是青年人對現狀的不滿的主要原因。
再者,由於早年香港並沒有太多的社會福利,上一代的香港人只能靠自力更生。但如今的80後,民權意識強烈,他們傾向要政府問責,多過自行設法去扭轉命運。抗議和示威於是成了他們爭取未來幸福的主要途徑。
由於輿論對他們某些激烈的行為沒有加以否定,令他們誤以為自己已佔據道德高地,出位一點也沒有所謂,這才令80後的激烈形象這麼突出。
==============================================================
傳媒統稱這樣的青年為80後,但亦有很多人覺得,並非所有的80後都這麼激進,不惜搗亂社會秩序的,應只是少數,但無論如何,80後出了一批這樣的激進分子,亦是一項值得研究的社會現象。
有人認為,80後這麼容易憤怒,是因為他們的處境比上一代差,不容易有好的人生出路,所以一有機會就出來發洩。但亦有不少老一代的出來反駁,認為他們當年更苦,物質條件一定沒有今天好,上大學的機會又少,很多低微的工作他們都做過,而且做得比80後更盡力。
其實,誰的處境更差,只是一種主觀的感受,兩代人之間很難作比較。不過,這個世界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均帶來的感覺一定比寡來得強烈;80後的不滿,主要由不均而來。
上一代的香港人,大部分都是大陸來的難民。他們來到香港,大都已一無所有,所以大家都是由零開始,起步點都一樣。所以即使後來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大家都只能各安天命,因為成功者的奮鬥過程大家都可以看得到。
然而,80後的情況就不一樣,他們已不是從同一條起步線開始跑,而是在相當的程度上受到他們的家境影響。他們的父母,由於際遇不同,或奮鬥有異,以至有些已積累起一定的財產,有些卻仍是靠出賣勞力維生。但資本主義社會的遊戲規則偏幫有財產的人;從資產帶來的收入,可以不勞而獲,可以不斷積累,但餐搵餐食餐餐清的人,只能不斷靠出賣勞力維生。前者可以有兩種收入,後者只有一種,結果差距必然愈來愈大,造成社會分化。
這種分化,令新一代的青年人,從幼兒園開始,就得走上一條不一樣的路,之後已不容易在同一個舞台上作公平競爭,這是青年人對現狀的不滿的主要原因。
再者,由於早年香港並沒有太多的社會福利,上一代的香港人只能靠自力更生。但如今的80後,民權意識強烈,他們傾向要政府問責,多過自行設法去扭轉命運。抗議和示威於是成了他們爭取未來幸福的主要途徑。
由於輿論對他們某些激烈的行為沒有加以否定,令他們誤以為自己已佔據道德高地,出位一點也沒有所謂,這才令80後的激烈形象這麼突出。
==============================================================
正正講出左主動及被動收入之分別,及...結果
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牛市悄悄兩週年的啟示
你我有沒有犯下同樣的錯呢?
撰稿:SmartMoney David Callaway
最近,美國迎來了金融危機後的牛市兩週年紀念日。這個日子值得投資者們停下來,好好思考一下我們從2008年至2009年初這場大規模金融危機中所得到的一些教訓。
回首兩年前的3月9日,市場一片愁雲慘霧。買入並持有的投資方式被宣判死亡。股市在此前的18個月時間裡下跌50%至60%,而且連續六個月出現下跌,很多投資者深信,市場在他們有生之年都無法恢復元氣了。
退休老人和很多投資者都是在當年的1月份或2月份拋售了所持股票,他們眼睜睜地看著投資記錄上自己的畢生積蓄月復一月地付諸東流,這種痛苦到那個時候已經讓人難以承受了。現在看來這個時機是完全錯誤的。
投資市場連日出現三位數下跌的殘酷現實,讓美國政府發出了有關失業、經濟衰退、蕭條和政治紛爭的悲觀言論,這大大打擊了人們的信心。從前任手中接手了救市計劃後,美國的新總統努力地延續這些政策——結果證明這樣做是正確的——然而受挫的美國人卻將憤怒轉嫁到了他的身上。
然後,在那個春天的星期一——這個日子和往日並沒有太大的不同——股市觸底反彈了。股市在隨後的幾週時間里上漲了20%,而投資者都在觀望並且議論著:這是否僅僅是股市漫長下跌過程中又一次貌似觸底反彈的假像。而事實並非如此。
過去兩年來,全球經濟艱難地緩慢復甦——直到現在才開始走入正軌——這一點已經得到了整個市場的見證,即使當時還沒有人意識到這是怎麼一回事。轉捩點歷來如此:它無從預見。
在隨後的24個月裡,道瓊斯指數和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 Index)上漲近一倍,黃金價格上漲數百美元,創下每盎司超過1,400美元的新記錄。而在金融危機前十年大部分時間裡大幅上漲的油價則進入了冬眠期,僅僅在八週之前才重新開始上漲。
所有這一切都發生在人們對赤字激增、全球主要銀行的脆弱狀態、伊朗核能力和核意圖以及整個歐洲單一貨幣計劃心存恐懼和擔憂的大背景之下。
與此同時,我們已經被iPad、Twitter和流動通訊革命為我們生活方式帶來的可能性深深吸引——此外,在北非和中東的問題上,我們感興趣的問題是:科技如何影響社會和政治變革。
投資者們得到的教訓不應該被忘記。買入並持有投資戰略並不是因為一時流行而延續了幾十年。那些沒有拋售、繼續持有的投資者——比如,堅持定投——在過去幾年中的投資表現都很不錯。
多樣化的投資組合會明投資者捕捉到市場最佳行情,當前主要是黃金和新興市場,同時避開最大的風險,當前是石油和藍籌股。最重要的是,我們每天聽到的那些新聞、觀點和不同意見,雖然隨著人們之間的聯繫不斷加強而愈來愈響亮,但在我們做出長期甚至短期投資決定的時候,最好還是捂上耳朵。
有些人認為,週年紀念,比如股市的里程碑事件,不過是一組隨機的日子和數字,並不蘊含什麼特殊的意義。但眼下這個時刻值得我們在黑莓手機上查一查,然後想一想我們從兩年前的那些黯淡時光裡走出了多遠。以及接下來我們還要走多遠。
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
做百萬富翁有多難?石鏡泉
石鏡泉老師係我尊敬及欣賞的一位老師!
做百萬富翁有多難?
撰文:石鏡泉 經濟日報副社長兼研究部主管
欄名:經濟與投資
欄名:經濟與投資
最近花旗銀行發表了個香港百萬富翁人數的調查,顯示愈來愈多港人成為百萬富翁。但另一邊,又有報道愈來愈多香港人赤貧,究竟是做百萬富翁難,還是做赤貧難?
花旗銀行在香港公布關於香港百萬富翁的調查,以流動資產計算,2010年持有超過100萬元(港幣.下同)的人士增加42%,至55.8萬人,創8年來新高。
這些百萬富翁中57%是男性,43%是女性,平均年齡是46歲,低於前年的51歲。而有兩成一的富翁是退休人士,專業人士及全職家庭主婦各佔一成七和一成半。
新晉升百萬富翁的人中,有47%投資者的財富來自投資股票、基金、人民幣產品及外幣,29%富翁的財富來自物業投資。
這些富翁們所持有的平均流動資產,同比下跌13%至330萬元,但若連同物業價值計算,去年每人持有的平均淨資產為980萬元,同比升3%。大多數人都知赤貧即是冇錢,這個很易界定,冇錢開飯,肯定是赤貧。但怎才叫做富?花旗用的定義是要有100萬港元的流動資產就叫富,這個100萬元如果全是現金、股票、債券,意義都不一樣。
有個人有10層樓,5層供完,有5層要供,全部租金收入夠供樓兼生活費,銀行存款不足100萬,沒有股票也沒有債券投資,這個人富不富?
有個人剛領了退休金,銀行存款足100萬,但是租樓住,這個人富不富?
大家肯定會謂前者沒有100萬流動資產是富,後者雖有100萬流動資產,但就不一定能稱富,再過幾年可能要跌出百萬富翁行列,如果再無收入,到20年後,如不幸有場大病就可能會變成貧。
收大於支才可恒久富有
上述兩個例子說明一件事,要富,或持久地富,不可以只是今時有錢,中國人那句:「坐食山崩」,又或「家有二千,每日二錢,全無生計,用得幾年」已充分說明了問題,「富」是個動態的,可以持續的過程,而不是剎那光輝。剛領了100萬退休金但就無其他資產,可能只是剎那光輝,領了100萬退休金再加上其他資產,是錦上添花,就算冇100萬退休金,但如有10層樓收租,只要不嫖賭飲蕩吹,應是可望恒久富有,原因是收入應大於支出。
如按上述的「剎那光輝」、「錦上添花」、「恒久富有」的定義來論富不富,可以見到要做到有機會恒久富有,並不易為。花旗銀行亦做了個2009年的百萬富翁調查,其中有富翁的分布地,頗有啟示性。
港島區再度成為香港富翁人數佔比最高的地區,以21至79歲的成年人計,每7人就有一人是百萬富翁,而港島區又以中西區富翁最為密集,每5人就有一人是百萬富翁。
有別於2008年,九龍區百萬富翁比例跑輸新界及離島區,成為香港富人比例最低的地區,其中黃大仙區百萬富翁比例最小,每48人才有一人是百萬富翁。
2009年新界及離島區平均每17人有一個百萬富翁,富翁比例較2008年每19個人有一個百萬富翁的水平有所提升,相反九龍區則由2008年每17人有一個百萬富翁,降至每18個人才有一人是百萬富翁,在三大地區中包尾。
過去5年香港各地區的百萬富翁人數變化,發現一些傳統富人區的富人人數正在減少,而一些新晉富人區正在冒起。調查顯示,港島南區的百萬富翁人數由2005年的3.5萬人降至2009年的2.1萬人,而觀塘區及西貢、將軍澳區的百萬富翁人數5年內均顯著增加1.7萬人,分別由2005年的3,000人增至2萬人,以及由1.3萬人增至3萬人。
以富人們的性別來劃分,2009年香港「百萬富婆」的佔比超過「百萬富翁」。調查指,2009年「百萬富婆」佔比達52%,為2003年花旗百萬富翁調查開設以來最高水平,並是繼2006年後第二次女性佔比超越男性。
接受調查的6,600多位受訪者中,靠「打工致富」的白領佔比最小,僅為8%,而已經打拼了大半生兼有積蓄的退休人士和家庭主婦,在百萬富翁中的佔比最大,分別為28%和19%,合計近50%。
不少人以為深水埗是窮人集中地,卻原來深水埗也不乏百萬富翁,最乏百萬富翁的竟是黃大仙,何故?
深水埗在戰前已開發,有不少商舖,以前亦有不少工廠,故有底子。黃大仙是六、七十年代才開發,雖然觀塘亦是同一時期開發,但觀塘的商舖、工廠較多,故易出富翁,此中說明要富,便先要有可富之機才可。
至於百萬富婆之所以較百萬翁為多,可能說明兩件事︰一、男人命短,死後遺產交與太座;二、男人不善理財,豪花了,但婆仔數口精,儉而成富,當然如是在半山區、南區的富裕女人,一可能是某人之新歡,又或是某人之舊歡,離婚之時也分了不少家產,自然可富。當然今時社會上不少工作都是女性優於男性,女強人多了,我等小男人便要見拙。
值得大家留心的是,為何傳統富人區富翁人數急減?可以是移民可以是搬家,應該不是由富變貧啩!但西貢與將軍澳區富翁人數冒起,就肯定是由貧變富者居多,認識些西貢原居民,有人肯用千五萬買他們所住的屋,認真富貴逼人來!
要下一代也富是要付出不少代價的,花旗於2009年的富翁調查顯示︰
18%香港百萬富翁將子女送去國際學校接受教育,該比例遠高於非百萬富翁家庭的6%。
就算同是就讀於國際學校,百萬富翁家庭小孩平均每年學費達11萬元,也遠高於普通家庭小孩平均每年4.9萬元的學費。
百萬富翁也極為重視子女的課外活動。調查指,在補習、音樂及健身三項最受歡迎的課外活動上,百萬富翁家庭的每月開銷達5,500元,是普通家庭每月3,000元的近兩倍。
不過,父母樂意花錢並不代表子女真心喜歡,29%百萬富翁坦言,讓孩子參加這些活動並不是孩子自己的興趣,而是作為父母的一種期許,希望豐富他們的生活,以及達到學校的要求。
不少人會大叫貧富差距愈來愈大,這不光是香港才有,中國如是,歐美也如是,原因是不少窮人是三無。
知識有助脫貧致富
三無不是無樓,無錢,無福利,而是:無知識,無資本,無關係。富人子女只要肯唸書,便肯定可以有知識、有資本、有關係。窮人基本上是無資本、無關係、窮人要脫貧致富,怕只能透過先有知識這一途。筆者和不少同輩人,都是從貧窮中來,今時能倖免於赤貧,都是好彩有個讀書的機會,深知有知識之可貴。今時不少為窮人爭福利者,政府為窮人提供福利者,又對保證窮人有書讀,做了多少工作?有書讀不是有學位,更要讀得上、讀得好,得到生活,謀生,搵銀的知識。今時看來似乎是做百萬富翁易過去脫貧,而這正是筆者為今時貧者感到的悲哀,亦因此,筆者多年來的捐助,都是助學多過買奶粉,因為向三無者,提供資本,是長貧難顧,提供關係,亦難作安排,惟有提供學習,才是人助自助之道。希望港府能多照顧此,好過亂派六千蚊,同樣受益的貧者,就算生活上緊一點,也希望能好好用這六千蚊去讓下一代去求知。當社會上是做百萬富翁也不難時,社會自然和諧。
2011年2月13日 星期日
「勤勞島」和「享受島」
巴菲特說的一個故事:
有兩個與世隔絕又相鄰的小島:「勤勞島」和「享受島」,兩邊的島民每天在自己的土地上,努力生產食物。原本這兩個島都能自給自足,但某天「勤勞島」決定多生產一些食物,把這些東西出口到「享受島」上去。
「享受島」人民欣喜若狂,因為如此一來,他們不用辛苦工作,只要發行「享受島」貨幣計價的債券,憑一張紙就可換得美食。一段時間後,「勤勞島」藉著出口,手上累積了大量「享受島」債券,這些債券越積越多,「勤勞島」島民慢慢開始懷疑:拿一個只享受、卻不生產的島所發行的債券,有什麼好處?
「勤勞島」居民開始將部分債券,轉換成「享受島」貨幣後,拿去買「享受島」的實質資產——土地。然而,「享受島」政府也想了一個妙招:印更多的貨幣,沖淡貨幣價值,這樣,「勤勞島」居民能夠買到的「享受島」土地將越來越少,「享受島」必須支付的債務利息也大為減輕。
巴菲特寓言中的「享受島」,指的正是美國。據美國財政部統計,二○○六年,美國印鈔廠每天印製面值大約五億二千九百萬美元的流通貨幣,如果把印過的美元紙鈔首尾相接,可以環繞地球二十四圈!
而目前全世界對美國持有高達三兆五千億美元的金融債權,占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超過四分之一。巴菲特對「享受島」利用美元貶值,減輕還債壓力策略的形容是「畢竟,在掩人耳目情況下的偷竊,要比強取豪奪好得多。」
但「勤勞島」島民也不是笨蛋,久而久之,他們會開始質疑手上「享受島」隨印隨有的那張紙究竟有何價值。
「享受島」人民欣喜若狂,因為如此一來,他們不用辛苦工作,只要發行「享受島」貨幣計價的債券,憑一張紙就可換得美食。一段時間後,「勤勞島」藉著出口,手上累積了大量「享受島」債券,這些債券越積越多,「勤勞島」島民慢慢開始懷疑:拿一個只享受、卻不生產的島所發行的債券,有什麼好處?
「勤勞島」居民開始將部分債券,轉換成「享受島」貨幣後,拿去買「享受島」的實質資產——土地。然而,「享受島」政府也想了一個妙招:印更多的貨幣,沖淡貨幣價值,這樣,「勤勞島」居民能夠買到的「享受島」土地將越來越少,「享受島」必須支付的債務利息也大為減輕。
巴菲特寓言中的「享受島」,指的正是美國。據美國財政部統計,二○○六年,美國印鈔廠每天印製面值大約五億二千九百萬美元的流通貨幣,如果把印過的美元紙鈔首尾相接,可以環繞地球二十四圈!
而目前全世界對美國持有高達三兆五千億美元的金融債權,占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超過四分之一。巴菲特對「享受島」利用美元貶值,減輕還債壓力策略的形容是「畢竟,在掩人耳目情況下的偷竊,要比強取豪奪好得多。」
但「勤勞島」島民也不是笨蛋,久而久之,他們會開始質疑手上「享受島」隨印隨有的那張紙究竟有何價值。
若我們是「勤勞島」島民,應該如何?
訂閱:
文章 (Atom)